环球速读:坡地变良田 丰收底气足——内蒙古赤峰市大力推进旱作水平梯田建设收实效
赤峰市是国家重要的农畜产品供应基地和内蒙古自治区粮食主产区之一。全市粮食产量已连续10年保持在百亿斤以上水平。2022年,全市粮食生产再获丰收,粮食总产达到131.2亿斤。
为从根本上解决赤峰市坡耕地面积大、耕地质量总体偏低、水土流失严重、土地收益低等问题,2019年以来,赤峰市积极抢抓国家大力推进高标准农田建设重大历史机遇,加快建设以旱作水平梯田为重点的高标准农田。坚持将高标准农田建设与坡耕地治理、种植结构优化相结合,实现了“修建高标准水平梯田、提高水土保持能力、促进农民增产增收”的农田建设目标,走出了一条以高标准水平梯田建设为抓手,统筹推进粮食安全、生态保护的发展路子。2019年以来,全市已建设高标准农田275.15万亩,其中旱作水平梯田76.3万亩,全市粮食安全得到进一步保障。
从“三跑田”到“三保田”
(资料图片仅供参考)
“今年准有个好收成。”望着层层梯田,赤峰市红山区文钟镇二道井子村村民王盛昌指着自家300亩旱作水平梯田满心欣喜地说,“早些年,天旱盼下雨,可下雨了,却眼睁睁看着施好的肥料被雨水冲走。现在好了,梯田旱能蓄、涝能排,我们的干劲儿越来越足了。”
曾经的坡耕地跑土、跑水、跑肥,老百姓无奈地称之为“三跑田”。为增加农民收入,助力乡村振兴,自2021年起,红山区实施旱作高标准梯田建设,昔日的山坡地“摇身一变”成了高标准农田。
“自从建设高标准水平梯田后,粮食产量增加,老百姓的种植积极性高了,外地务工人员也纷纷回来种地,种完地再出去务工,不耽误秋收。”二道井子村党委书记李合说,村里主要种植大豆、谷子、玉米等农作物,实施高标准水平梯田建设后,平均每亩地产粮800—1000斤,保守估算,农户平均每亩地纯收入增加300元。
“保水、保土、保肥,不仅能减轻自然灾害,还能提高粮食生产能力,这是改造后的‘三保田’带给群众的最大实惠。”赤峰市农牧局局长薛德凯告诉记者,首先水平梯田能够充分留住天然降水,有效控制水土流失,全面提高土壤蓄水保墒能力,真正实现水不出地、土不离田。其次,通过山、水、田、林、路、沟综合治理,天然降水涵养能力显著提升,流域生态环境自我保护和修复能力明显增强,生态环境实现良性循环。
提高耕地质量首先要想办法将水“留住”。在赤峰市松山区初头朗镇哈拉卜罗村,8000亩的坡耕地改建成高标准水平梯田,通过充分保留天然降水,有效控制水土流失,全面提高土壤蓄水保墒能力,这里已实现了“水不出地、土不离田”。如今,哈拉卜罗村每年可减少土壤流失量1.26万吨,拦蓄地表径流202万立方米,地表形态和土壤结构得到明显改善。
据测算,全市已建成的旱作高标准水平梯田每年可减少土壤流失量119.8万吨,拦蓄地表径流1.93亿立方米。
从“小田”到“大田”
贝子府镇是敖汉旗“坡改梯”受益重点镇,高标准农田建设让这里的群众增收底气十足。“坡改梯项目实施后,原来的坡地变得平整,实现了机械化作业,还能使用膜下滴灌灌溉,省时省力,去年谷子是大丰收!”村民尹广飞高兴地说道。
去年以来,贝子府镇对分散、狭小、坡陡的田块进行整合,实施坡改梯项目10672.2亩,高效节水项目5435亩。受益的贝子府村、大平房村等8个行政村,去年秋季庄稼收获后继续实施坡改梯项目1.1万亩。
短变长、窄变宽、大弯就势、小弯取直。水平梯田在防止水土流失的同时,也改善了农业生产条件,便于机械化作业,有效提升农田综合生产能力,也增加了粮食产量和农牧民收入。
“一是种植收益增加。以谷子生产为例,坡改梯当年实现亩产350斤左右,第二年亩产可达500斤左右,坡改梯三年后,过去种植杂粮杂豆的坡耕地通过集成技术和装备,产量实现翻番。二是土地流转效益提高。‘宽、大、平’的水平梯田不仅能提高种植户的经济收益,还能够进一步提升土地流转效益。”薛德凯告诉记者。
在敖汉旗萨力巴乡,以前村民的承包田大多零散、不规则分布,不利于耕种,现在将散乱的田埂、沟渠统一清理,实现了“集碎为整”,原来弃耕的坡耕地改造成高标准水平梯田后,通过集中统一流转,地租收益平均达到400—500元/亩。
如今在高标准农田建设推动下,赤峰市农田综合生产能力切实得到了提高,资源进一步得到整合,种粮主体的收入稳步提升。
“地气”和“底气”十足
近年来,赤峰市通过集中土地流转、统一规划设计、推广宜机化作业、大破大立的建设方式,有效解决了坡耕地“碎片化”问题,为实现“种植规模化、生产标准化、品种优良化、全程机械化”创造了条件,极大地降低了种粮主体的生产成本。此外,通过党支部领办合作社,合作社、种粮主体、社会化服务组织之间的利益联结机制更加完善。一些地区有效整合支农资金,将“坡改梯”耕地以入股的方式流转到合作社统一经营管理,种粮户、合作社和嘎查村集体按比例分红,在提高种粮户收入的同时,嘎查村集体经济得到发展壮大,为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提供了新的实现路径。
目前,赤峰市已经将旱作水平梯田建设纳入赤峰市“十四五”规划,以流域为单元,按照“统一规划,集中连片,大破大立,宜机化作业”的原则,以田间道路为骨架,根据地形、坡度、土层厚度和土壤特性,结合粮食主栽品种,以提高宜机化水平为关键点,科学合理设计田面宽幅,因地制宜开展农田防护林、岸坡防护、沟道治理等工程建设,系统性同步推进山、水、田、林、路、沟综合治理。敖汉旗萨力巴乡和新惠镇、松山区当铺地乡和初头朗镇、红山区文钟镇等10余个乡镇成为整建制、整流域推进的典型代表,为全市进一步推动旱作水平梯田建设起到了示范引领作用。目前,全市已建成8个万亩以上旱作水平梯田片区和116个千亩以上旱作水平梯田片区。
薛德凯表示,下一步,赤峰市将进一步深入贯彻落实“藏粮于地、藏粮于技”战略,计划从2023年到2030年,每年新建和改造提升高标准农田100万亩以上,力争实现全域梯田化,让水不出地、土不离田,山川披翠,沟谷淌金。
作者:农民日报·中国农网记者 李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