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搜索 搜索

中国引领聚集诱导发光领域 科研成果与专利数量世界领先

经济日报新闻客户端     2023-06-13 17:54:07


【资料图】

6月12日,聚集诱导发光高等研究院(AIE Institute)与全球科技信息服务机构爱思唯尔(Elsevier)共同发布《聚集诱导发光(AIE)2001–2021科研发展与影响力报告》的中、英文完整版,以及由科学出版社出版的同名纸质书。聚集诱导发光(AIE)是在2001年由唐本忠院士团队首次提出的全新概念。作为中国科学家引领的新兴研究领域,AIE在产业转化与应用方面具有广阔的前景,特别是光电器件、化学传感、生物医疗和智能响应等领域,是备受全球关注的研究热点。《报告》发现:AIE领域是一个由中国领跑、全球协作的新兴科研领域,共有76个国家/地区、约2200个机构进行跟踪研究。其中,粤港澳大湾区在该领域的科研产出与专利数量突出,香港科技大学和华南理工大学的学术产出量和学术影响力均全球领先。

《报告》综合利用多个大数据指标,对AIE领域在二十年间的科研成果和相关专利进行全面分析,展现该领域科研文献整体表现、科研发展趋势和科研成果转化情况。《报告》显示:AIE领域全球科研影响力较为突出,归一化影响力(FWCI)为1.9,接近全球全学科平均值 2 倍。高被引文献数量引人注目,全球范围内,累计4.6%的AIE文献被列入前1%高被引文献,32.6%的AIE文献被列入前10%高被引文献,这一比例明显高于全球所有学科的平均水平。

“二十年来,AIE领域发展迅速、成果颇丰,”中国科学院院士、世界发展中国家科学院院士、发光材料与器件国家重点实验室学术委员会主任唐本忠在发布会致辞中表示,“这份《报告》是一部AIE领域的二十年征程巡礼,它从科研覆盖领域进行广泛性、先进性和交叉性的分析,客观展现了AIE研究从量到质的蜕变与跃迁。这份报告不仅对一线科研人员和领导决策层有参考价值,而且对AIE领域的研究向产业转化的战略布局有指导意义。”

中国科学家长期领跑AIE领域的学术研究,2001年到2021年间,中国共发表6602篇AIE相关文献,占比全球74.7%;中国也一直是AIE领域高被引文献产出领先的国家,发表的全部AIE相关文献中,前1%高被引文献占5.3%,前10%高被引文献占35.5%,均高于领域内全球平均水平。越来越多的国家与地区开始关注AIE领域,自2012年以来,大多数国家与地区的作者数量呈显著增长,亚太地区、欧美和北美地区的复合年均增长率(CAGR)均超过17.4%。此外,AIE领域在国际学术合作的研究成果中拥有更广泛的学术与社会影响力,从科研合作表现来看,AIE领域文献的境外合作率为30.9%,体现出AIE领域研究在国际范围内的 “强辐射” 能力。

香港科技大学和华南理工大学是全球仅有两所的AIE领域发文量超过千篇的科研机构,发文量分别为1185篇与1052篇。两所高校在科研影响力也展示出领先优势,其所发表文献的FWCI均高达3.2。香港科技大学所发表文献的总被引频次为67828,累计发表1071篇国际/地区合作文献;华南理工大学所发表文献的总被引频次为55542,累计发表833篇国际/地区合作文献。截止2021年底,香港科技大学是在全球范围内拥有AIE相关专利数量最多的科研机构,共拥有123项相关专利。此外,香港科技大学和华南理工大学分别有101 篇和 82 篇 AIE 科研文献被专利引用,成为向产业技术输出知识的领先科研主体。

自2015年起,AIE专利申请数量进入快速增长期。《报告》显示,截至2021年底,中国在AIE领域的有效专利族累计数量为1488项,占比全球92%。随着AIE领域主导理论相继确立并不断完善,该领域已进入从科研理论向产业应用发展的关键转型期,领域内的科研工作者也开始与产业界合作开展应用研究。AIE领域具有很强的学科多样性优势,除化学、材料科学和化学工程这三大基础性学科外,还分布在物理学和天文学、生化、遗传和分子生物学以及工程学、药理学、毒理学和药剂学、环境科学、能源以及医学等学科。过去十年,AIE研究在全球各个热门研究主题下的发文均有不同程度的增长,且在全球范围内被讨论的程度高于99%的研究主题。

“聚集诱导发光高等研究院致力于建设把AIE从实验室科学成果转化为技术、产品的平台。”聚集诱导发光高等研究院常务副院长王志明提出,“目前,我们已经建立了较为完善的AIE理论机制,开发出了一系列新型的AIE材料,已成功应用于高效光电转换器件、高灵敏传感器以及高分辨特异性成像和精准医疗等领域,在健康、环境、材料等关系到国计民生的领域中正发挥越来越大的作用。未来,我们将继续聚焦AIE材料前沿技术创新和应用,努力推动AIE产业化进程。”

“鉴于AIE在有机光电和生物医疗方面的广泛应用,《报告》揭示出产学合作、成果转化以及相应材料和器件产业化将是AIE领域未来的主要发展方向。” 爱思唯尔全球创新孵化总监、深圳办公室负责人廖卓玲表示,“作为中国科学共同体的一员,爱思唯尔将全力支持中国科研成果国际影响力的提升,加速高质量科研创新与成果转化。”(经济日报记者 佘惠敏)

X 关闭

© 2021 人人医疗器械网 版权所有

备案号:粤ICP备18023326号-36

邮箱:855729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