银行互联网贷款新规生效,给行业带来哪些变数?
作者 |宋亦桐
来源 |Fintech圈子
(资料图片仅供参考)
整改、发力、奔跑……经历了近三年之久,银行互联网贷款市场迎来重塑。7月是互联网贷款新规过渡期结束后的第一个月,在长周期的整改年限中,清存量、完成对应整改要求是基本工作,搭建独立风控体系、自营渠道也在同步进行。
从当初的“跑马圈地”到如今的回归冷静,银行互联网贷款业务进入“银行为主”阶段。“挑战很大”“每个用户的获客成本在1500元左右”“自营渠道的投放还没有立马见效”“银行根本没有那么大的成本”……7月6日,多位银行人士在接受北京商报记者采访时坦言。少了助贷机构的加持,银行也深知发力互联网贷款业务并非一朝一夕就能完成,如何走得稳走得久?只能用时间来证明。
01
整改完毕
监管入驻现场检查
监管已经入驻现场开始检查。7月伊始,互联网贷款新规过渡期正式结束,监管也开始依次入驻对银行业务整改情况进行核查。
陈晨(化名)是一家银行业务工作人员,他用“紧张”来形容这次的现场检查。“针对互联网贷款新规的规定,监管会要求银行提交资料,例如,额度管控区间、业务总量、某项业务是否达到了要求,一条一条的对应核查,检查的非常细。”陈晨所在的银行已经在过渡期结束前顺利完成了整改,也针对存在的问题进行了调整,不过现场检查持续的周期短则1个月,长则3个月,陈晨和他的同事还要打起百倍精神,认真对待每一项检查。
2020年7月《商业银行互联网贷款管理暂行办法》(即“互联网贷款新规”)开始实施,监管从风险管理体系、贷款合作机构准入等方面对银行互联网贷款业务提出明确要求,并按照“新老划断”原则设置了两年过渡期,不过在这之后,受疫情反复和经济环境等因素影响,监管决定将互联网贷款新规过渡期延至2023年6月。根据原银保监会披露的数据,截至2021年末,银行业金融机构互联网贷款余额为5.75万亿元。
历经了近三年的整改,多数银行已顺利完成了任务。一家股份制银行业务部门人士介绍,该行已经按照监管要求对互联网贷款业务进行了规范和提升,并制定了合作机构管理办法,对合作机构分类和准入标准及基本规定、合作流程、日常管理等方面进行了严格的规范。
“虽然在整改过程中面临了时间周期紧、各家合作方由于业务模式以及交易结构设计不尽相同,需要针对不同合作方形成不同的科技改造方案等问题,但我行也于2023年5月30日之前已完成了合规改造要求。”一家地方性中小银行负责人指出,“现在我行已按照监管相关要求,结合各家合作平台方的实际情况,整理对应技术调整方案,并完成各方合规改造以及技术服务合作协议的补签。保证我行在合规前置条件下开展互联网贷款业务。”
在调查过程中,多家银行相关负责人也对北京商报记者表示,已根据监管要求,在借款合同签订、贷款资金发放、独立风险审批等方面全部完成合规整改工作,整体整改较为顺利。一位银行部门人士直言,“以目前的进度来看,各家银行基本都已经顺利完成任务,也没有再延期的必要,之前延期是因为疫情再加上整改周期较短,比如1个客户贷款年限为三年,在客户资金回款前基本很难达成,重新延期后的时间已经可以覆盖客户的贷款年限,所以银行也基本都能完成监管要求”。
不过,亦有银行表示,当下仍存在一些历史遗留问题,超期限、超额度等借据需要到期清理,还需要花费一定的周期,但依旧在可控范围之内。
02
银行“地位”提升
助贷机构能力弱化
作为传统线下贷款的重要补充,互联网贷款业务曾一时间风头无两,成为银行发力的香饽饽,在早期的展业过程中,银行只充当了“资金方”的角色,将引流、获客、征信、风控都交给助贷机构,依靠流量效应躺着“拿钱”,但由于展业过于激进、风险管理存在隐患,一度引发监管关注。
互联网贷款新规中明确,银行应当规范与第三方机构互联网贷款合作业务,对共同出资、信息科技合作等业务分类别签订合作协议并明确各方权责,不得在贷款出资协议中掺杂混合其他服务约定。
监管释放的一系列信号也让银行对助贷机构的选择更加审慎。北京商报记者调查发现,针对助贷机构的选择,各家银行已经制定了较为明晰的方案,例如,根据平台经营情况、管理能力、风控水平、技术实力、服务质量、业务合规和机构声誉等多维度进行评估,优先选择头部互联网金融机构及互联网公司进行业务合作,同时,提出统一性、名单制、先进性、自主性、后评估的原则,并设置基本条件、合作要求、禁止条款。
彼时,银行想要放更多的贷款,就要依靠助贷机构庞大的获客流量,但殊不知,盘子越大、风险越大。如今,银行的“地位”得到了提升,助贷机构的能力也在弱化。
从规模经济的角度,银行仍需要助贷机构,尤其是在零售业务领域。一家地方性银行相关负责人直言,下半年我行互联网贷款业务总体仍将按照“遴选优质合作方,分散合作集中度”的发展思路,通过对头部互联网贷款平台开展调研,从主体合规经营、外拓及内控良好,进入与退出模式健全等方面选取合作企业共同开展合作。
而对于合作机构设定不公平不合理合作条件、服务收费质价不符合要求等情况,多家银行均表示,若出现此类情况,则拒绝合作。
“互联网贷款新规对于银行、助贷机构各自的业务角色有了更明确的定义,在新的合作模式中,银行一定会更多成为主导的一方掌握互联网贷款业务中的如风控等核心环节。”一家助贷机构负责人同样感同身受,在他看来,“助贷机构应用更先进的技术和运营手段,为金融机构在各环节进行赋能,在降低借款人融资成本的大趋势下,协助金融机构完成降本增效的提升。据我们观察,随着金融机构不断提升其数字化运营水平,同时有人工智能加持,客户全生命周期中业务的边际成本被明显降低。”
对新的业务合作模式,也有银行做出了一些尝试,助贷机构从中也扮演着“打辅助”的角色。一位银行人士透露,“银行看中的正是助贷机构的客户流量,目前我行会通过和助贷机构合作发布贷款广告来实现引流,这样的获客成本也较之前降低了很多”。厚雪研究首席研究员于百程表示,银行是互联网贷款业务的开展主体,是贷款风险的承担方,因此银行需要掌控贷款风险控制等核心业务环节。而在互联网贷款中的用户营销、信息服务、贷后管理等部分环节,银行与助贷机构合作可能效率更高、成本更低。目前互联网贷款新规过渡期已经结束,业务合规是银行与助贷机构合作的前提。
03
独立风控
从0到1良性发展
银行与助贷机构合作进入“冷静期”是大势所趋,一方面,为了达到监管要求,银行需要将相关业务进行收缩,另一方面,在互联网贷款新规的要求下,银行也不得再将核心的风控业务进行外包,若长期处于风控“无监管”的情况下,银行不仅会失去核心竞争力,也会导致坏账和金融风险的持续积累,那么再大的“蛋糕”也无法吃下。
在完成整改业务的前提下,建立独立自主的风控体系成为各家银行发力的重点。北京商报记者在调查过程中发现,在自主风控能力建设方面,银行步伐不一,有的银行已形成较为完善的机制体制建设,有的银行还处于初步筹备阶段。
一家地方城商行部门负责人介绍称,“自主风控是我行2020年的最核心要求,发展至今已有三年的时间,我行通过新建二级部,形成了省内最大规模的互联网风控队伍,并从大厂、风控科技公司等招聘专业人才;同时,经过线上30余项项目打磨,目前具备策略组件化、参数化的能力,支持快速上线、快速生效;在业务模式方面,已经由线上反哺线下,推动了线下业务的线上化升级,提升效率、减少差错”。
大数据风控模型的优劣决定了银行信用风险的高低。一位民营银行负责人表示,“为此,我行建设了一整套基于自动化决策引擎的风控系统,构建了贯穿小微企业全生命周期的身份认证模型、反欺诈模型、反洗钱模型、合规模型、风险评价模型、风险定价模型、授信审批模型、风险预警模型和贷款清收模型等风险模型体系。”
“下半年,我行将审慎开展互联网贷款业务,在客户身份认证、反欺诈、反洗钱、风险定价、审查审批及风险预警等方面,完善风控体系建设,争取实现自主风险管理。”有银行人士说道。
互联网贷款新规指出,银行应当通过建立风险监测预警模型,对借款人财务、信用、经营等情况进行监测,设置合理的预警指标与预警触发条件,及时发出预警信号,必要时应通过人工核查作为补充手段。
也有银行加强了对借款人的审核标准,对借款人的贷款支用需求,设置严格的审核、决策标准,强化自主放款管理。独立开展相关合同的制定与法审,确保银行具有贷款合同的制定权、签订权、修改权和解释权。对自主风控所要求的信息数据字段及时进行梳理,确保相关数据全部落入银行数据库,并覆盖贷前审查、贷中监控、贷后管理等信贷关键环节。易观分析金融行业高级咨询顾问苏筱芮表示,在未来互联网贷款业务中,银行应牢牢把控资金、风控等核心流程环节,这既是合规底线,同时也是银行审慎经营、强化风控管理的关键内容。
04
自营渠道
还有很长一段路要走
压降业务、建立独立风控体系,接下来就是放稳步调,走好新发展之路,在这条道路上,银行倾力在技术、设备、人才等方面加大投入,提升自营渠道的建设能力和效率。
一家上市银行相关负责人告诉北京商报记者,自营业务是该行未来互联网贷款业务发展的方向,下一步将持续聚焦自营业务,不断迭代优化产品,打磨流程,拓展客群广度和深度,提升体验感。
“接下来我行将打造多层次营销模式,转化存量的无贷客户;开展线上营销,使用银行公众号进行适度广告营销来实现获客;建立‘行商’意识,主动‘走出去’开展营销,扩展所能触达的客户范围,实现业务的可持续发展。”上述银行相关负责人说道。
亦有多家银行表示将提升自营业务占比,一方面,实现客户引流,将部分满足银行要求的业务引流至线上,另一方面,通过线上化模式降低银行营销成本,改善客户体验,吸引更多客户。
不过,建设自营渠道也绝非易事。在互联网贷款新规后,陈晨所在的银行建立起两大自营渠道,一类面向toC、另一类面向toB,获客成本高就成为一项难解的问题。
“toC端按照目前的市场价,一个客户获客成本在1500元左右,我行目前仅进行了小规模的尝试,这样成本相对低一些,但如果大规模做确实很难,首先因为中小银行没有这么多获客资金,其次大量的资金投入后续能吸引多少贷款业务量都是未知数。toB端目前除了和一些机构合作获客之外,我行也在通过自己的渠道实现批量获客,相比toC业务来说,toB相对容易一些。”陈晨说道。
从长期看,银行需要构建自身互联网业务能力,包括自营渠道建设、场景搭建等。于百程谈及,在自营渠道方面,每家银行需要根据自身资源禀赋采取差异化策略,优势客群和场景采取自建和自行维护的方式,形成业务门槛,有些客群与场景生态伙伴合作,形成在商业上可持续的,开放和稳定的关系。
苏筱芮也进一步指出,在自营渠道建设方面,手机银行App是当前商业银行线上展业的标配,但部分规模较小的银行,也面临着获客困难、增长乏力等困境。银行应当一方面需要持续在互联网贷款场景营销领域积极探索创新,增强手机银行的互动性,提升营销活动效果,促进流量转换,另一方面也需要注重以用户为中心,不断改善和优化用户贷款体验、升级交互功能、开放场景生态,促进用户忠诚度及转化率的提升。
银行也期望得到更多的政策倾斜。正如一位银行人士所言:“我们的息差现在已经越来越低了,真的希望监管能提供一些政策上的优惠,如低成本信贷资金、提高一下不良容忍率,解决银行的后顾之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