遇“鉴”云南,用美学阐释“有一种叫云南的生活” 全球视讯
掌上春城讯5月18日,由云南纺织历史博物馆举办的“文明互鉴—共建自然生态美学”在云纺博物馆开幕。展览集合了中外15世纪到19世纪,以自然生态美学为主题的200余件典藏艺术品,以古代艺术与当代世界的对话为轮廓,展现全人类"文明互鉴"的文化大同和美好追求。
云纺博物馆馆长陈岚为“文明互鉴—共建自然生态美学”展览揭幕并致辞。她在致辞中表示,文化繁荣离不开文化遗产的丰富滋养,文化遗产的保护与传承离不开文化繁荣的强劲支持。“文明互鉴丨共建自然生态美学”这既是对自然美学的文明互鉴,也是对云纺集团5·18国际博物馆日主题活动的文化献礼。
“云纺集团始终坚持践行企业社会责任,通过博物馆这个文化媒介,用实际行动传承和弘扬中国传统文化。云纺博物馆希望以此次合作为契机,与更多优质的文化内容加强合作和交流,丰富展陈活动形式,吸引越来越多的公众走进博物馆,助推昆明文化旅游事业发展。”陈岚说。
(资料图)
云南是北回归线上唯一的“生物多样性绿洲,独特的地理环境造就了生物的多样性。中国科学院昆明植物研究所教授级画家曾孝濂在开幕式上说:“你的对象是有生命的,你要用最朴实的绘画形式反映他们最重要的分类特征。”通过研究、描绘生物的博物画,他也得到了艺术创作的启迪。即便已是83岁高龄,他仍然坚持给加“任务”。给诗经植物绘画、做新物种科学画、设计邮票......“我画了一辈子的画,可我还没画够”曾孝濂说。
姜涛、林国成为嘉宾导览并介绍此次展览的典藏作品,引起观展嘉宾对中西文化文明互鉴的浓厚兴趣。
开幕式上,艺术家、文明互鉴系列展览发起人林国成表示,本次展览集结了志同道合的艺术家和收藏家们,以自然生态美的艺术表达为共识,以云南生活之美为出发点,共同构建一个文明互鉴式的美学空间。“美学不分地域古今,我们愿意用交融的方式构建出一种新的混搭美学。我们倡导文明互鉴对话,并把艺术与自然的生活美学升华作为方向。云南地处祖国西南,与东南亚、南亚国家地缘相近、人缘相亲、商缘相通、文缘相融。这里集合了各种艺术工作者的力量,为一个生动的云南国际美学空间样本而努力,用美学阐释有一种云南版的生活,共建“象”往国际之城。”
文化贸易学者、文明互鉴系列展览发起人姜涛说:“东西方艺术品同台展出,体现了人类文明的交融互鉴源远流长,是连接过去、现在、未来的桥梁。世界各个国家和地区的不同民族有着多样的文化,在千百年来的历史长河中创造了五彩缤纷的文明。文明互鉴交流是推动人类文明进步的基石,多样性是人类文明重要属性,多样的文化贸易承担着共同发展的使命,此次展览以古今互鉴构建文明对话空间,以东西互鉴传递历史文明地图,以多样互鉴探索推动文化觉醒,以美学互鉴丰富视觉层次属性。”
此次展品的作者有通草画组、塞拉里乌斯、葛饰北斋、司马江汉、熊泽蕃山、今尾景年、鱼屋北溪、琳派等历史名家,也有曾孝濂、金大伟、段雪岗、苏家喜、黄成春、荀贵品、刘仁仙、管赛梅、苏斌、马力、张聂聂、唐唯莎、代辉、周名德、林国成等当代作者。
本次“文明互鉴—共建自然生态美学”展览云纺博物馆主办,中宣部对外文化交流(文化贸易)研究基地成员单位、中国国际贸易学会服务贸易专业委员会给予学术支持。展览通过美学共建的形式,让更多民众了解自然生态美学,推动”有一种叫云南的生活”在促进云南与世界交往中发挥更重要的作用。
掌上春城记者:杨蓉
责编:李佳怡
编审:吴晨萍
终审:周健军
相关报道>>>
有一种叫云南的生活|对话文化贸易专家姜涛:文明互鉴 才能发扬本土文化美学